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鸡场镇坪地村岔沟组特大山体滑坡灾害发生后,泸州市迅速安排部署,强化防灾措施,狠抓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是迅速传达贯彻落实。灾害发生后,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泸州市主汛期连续降雨和受“6.17”长宁地震及多次余震影响的严峻防灾形势,指挥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主汛期重点领域地质灾害防范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7月25日全国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随即召集7个县区局、省煤田局135地质队、省地矿局113地质队分管负责人、市局机关科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和地质灾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传达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是集中开展隐患大排查。按要求,各区县、各行业部门在8月中旬前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集中排查治理,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逐点复查复核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逐山逐沟在全市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重点突出山区城镇、学校、居民点、交通干线、景区景点、重要工程等部位。边排查边落实应急预案、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员、警示标志、逃生路线指示牌等防灾措施,逐家逐户进行宣传告知,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同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和避让措施确保安全。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和主动避让。泸州市水务、气象、自然资源、应急等四个部门每日开展会商研判,第一时间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分层分部门传递信息至基层一线,同时强调信息反馈确认机制,确保信息传递到位。在监测手段上,为避免群测群防员人工监测和专业仪器监测的不足,在专职监测员“雨前三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和自动化专业监测的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地勘单位驻守地灾点实施仪器监测,力争及时发现隐患变形迹象,为主动避让提供决策。要求严格落实三避让制度,将主动避让转移工作落实到乡镇、村社干部,包保到户,降雨达到50毫米及以上防灾责任人、村社干部赶赴现场组织受威胁群众提前撤离确保安全。
四是强化防灾工作纪律纪律。要求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在状态。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要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科学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同时严格按照要求做好信息报送,始终保持信息畅通。加强督办督查,将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重要督查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