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稳评首页 > 地方动态 >

江苏省苏州市地学会开展地学科普工作纪实

  一提到苏州,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美丽与富庶。风景如画的园林,发展迅猛的经济,让这片江南吴中大地享誉国内外。

  现如今,苏州又多了一张靓丽的名片——地学科普。30多年来,苏州市地学会充分利用苏州市丰富的地学资源优势,追随院士搞科普,在地学科普方面实施了“211”工程,即建设了两个院士地学科普工作站、建立了一个地质科普馆、建设了一条地学科普线路,让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又赋予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发展动能。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如诗如画的江南、人杰地灵的苏州,地学科普之花已悄然绽放,并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2019年12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在与江苏省埭中地质科学探究社互动交流时称赞道。

  院士领航,地学科普明方向

  苏州市地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至今已成立整整32年。她既是一个融地理、地质和地震等多学科于一体的学术团体,也是广大地学工作者的温馨之家。30多年来,苏州市地学会在苏州市科协的领导下,以学术活动为核心,先后举办了40多场学术报告会,曾多次邀请施雅风、吴传钧、李廷栋、汪集暘、周成虎等中科院院士作地球科学前沿发展的学术报告,每年都举办高质量的学术年会。苏州市地学会还以地学科普宣传为重点,组建了苏州市青少年探石爱好者联盟和苏州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校联盟,开展地学科普和防灾减灾科普活动,组织野外考察,举办地学夏令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受到中国地理学会和苏州市政府、市科协的多次表彰和嘉奖。

  尤其是近年来,苏州市地学会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当地的地学资源,提高地学科普的质量,他们追随院士搞地学科普,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和汪集暘院士地热科普工作站。

  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是全国首家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2015年3月,由苏州市地学会与江苏省黄埭中学联合申报市级科普项目,工作站建设工作启动。2015年11月16日,举行了隆重的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揭牌仪式。

  李廷栋院士1930年10月生于河北栾城,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历任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中科院地学部副主任,原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中国地质》、《中国区域地质》、《地质学报》等权威杂志主编,长春科技大学、河北地质大学名誉校长,曾荣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奖项,是我国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之一。虽然他已是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铄,体力充沛,热心于青少年的科普宣传和培育工作。

  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展馆位于江苏省黄埭中学科技楼,展馆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李廷栋院士简历和成果展示室,展示了李廷栋院士的求学、工作经历和取得的学术成果,特别是李廷栋院士主编的《亚欧地质图》和采自南极的珍贵的岩矿标本夺人眼球;第二部分为岩石矿物标本陈列室,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着重展示的是苏州本地的岩矿标本和化石标本;第三部分为学生地质科普探究实验室,有野外地质工作的“三件宝”——罗盘、地质锤和放大镜,配备了偏光显微镜,供学生活动探究之用;第四部分为工作站办公室和活动室;第五部分为苏州地质科普长廊,用20多幅展板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苏州地质演化史。

  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成立之后,李院士几乎每年都要光临苏州,给黄埭中学师生以及相城区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指导“江苏省黄埭中学李廷栋院士地质科学探究社”的活动,指导地学会的工作,并多次给黄埭中学赠送珍贵的岩矿标本和书籍。

  2016年11月18日,李廷栋院士来到江苏省黄埭中学,为苏州市地学会学术年会和“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传真经、送瑰宝,并为进一步推进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的建设做了具体的指导,还特意让北京经营文房四宝的老字号店铺荣宝斋装裱好由其主编的全球首版《亚欧地质图》,连同从南非好望角等地采集的珍贵岩矿标本、科普书籍一并托运到江苏省黄埭中学,为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夯实了基础。

  2017年 6月1日,由苏州市相城区科协主办的“院士走进中小学”活动在江苏省黄埭中学大师报告厅举行,李廷栋院士为500多名中小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上天、入地、下海、登极”是我们科考工作的四大主题。讲座中,李廷栋院士结合自身工作的经历,为中小学生详细地讲解了南北极的地质构造、自然资源的分布、地质地理特征,为学生们描绘了别开生面的极地世界。

  2019年12月8日,李廷栋院士第四次来到苏州,参加江苏省黄埭中学90周年校庆暨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馆展馆的落成仪式,给黄埭中学师生做了题为“神奇的青藏高原”的科普讲座,还听取了院士地质科普工作站的建设进度、相关校本教材编写情况等工作汇报,并和“省埭中地质科学探究社”的小粉丝们亲切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讲话,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我国科学普及事业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我个人非常乐意把所学所知教给青少年学生,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愿望、也是责任!”李廷栋院士饱含深情地说。

  随着李廷栋院士的脚步,地学会专家团队多次赴江苏省黄埭中学,为学生们做地学科普讲座,指导“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探究社”社团活动,先后组织学生考察了灵岩山、 天平山、苏州地质科普馆、洞庭西山林屋洞、砚瓦山化石沟、南京六合方山和桂子山等,了解苏州的地质状况,采集大量矿石、化石标本,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传播了地学知识,激发同学们热爱地质科学事业,对推动科学普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由于“江苏省黄埭中学李廷栋院士地质科普探究社”的出色表现,苏州市教育局将该社团评为“苏州市十佳社团”。

  而汪集暘院士地热科普工作站则是张家港市首家院士科普工作站,其建设启动于2018年,是苏州市地学会与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联合申办的地学科普项目。该项目得到苏州市科协、张家港市科协和张家港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在苏州地学会的穿针引线下,汪集暘院士多次来到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与学校领导商讨工作站的建设事宜。

  2019年4月19日~4月20日,汪集暘院士来到暨阳高级中学地热科普工作站校外实践基地——金凤凰温泉度假村进行实地考察,为校外实践基地揭牌,并在张家港市暨阳高级中学举行了汪集暘院士地热科普工作站签约仪式。随后,汪集暘院士前往该校求实厅为暨阳高中地理社团的学生做了科普讲座,学生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汪集暘院士的到来。汪集暘院士用简单朴实的语言将学生带到了一个神奇的地下世界,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科学的种子。

  在项目的引领下,张家港暨阳高级中学成立了学生地热科普社团,建立了校外实践基地——金凤凰苏南一号温泉,开发了“凤凰山-凤凰湖-苏南一号地热温泉”研学线路,项目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

  基础先行,地学科普有保障

  发展地学科普,必须基础先行,建设必要的科普馆,为地学科普提供保障。当地政府深谙此理,建立了苏州市首家乡土地质科普馆——苏州地质科普馆。

  苏州市地质科普馆是苏州市地学会与苏州云林山房赏石艺术馆联合申报的市级科普项目,2013年12月18日在苏州高新区铜墩街77号正式落成。该馆布置了28块展板,3000多块岩石、矿石、化石、陨石和奇石标本,6幅电子显示屏,以实物、照片、动画和文字为载体,深入浅出地展示了苏州地质演化史,把参观者带回到远古时代的苏州。

  地质科普馆自开馆以来,成为中小学生地学科普的天堂,每年免费接待参观者达几万人次,地学会专家值班讲解,深受广大市民的欢迎。2015年3月,该馆被高新区科协确定为区级科普基地,并免费接待市民科普游。2016年6月,该馆被苏州市科协授予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同年11月又被江苏省科协授予省级科普基地。

  苏州地质科普馆建立之后,苏州地学会以此为平台,接待苏州市市民科普旅游团,多次组织青少年探石爱好者和老年大学的学员参观讲解活动,普及地学知识。

  2019年5月18日,在苏州市第31届科普宣传周期间,来自苏州市金阊实验学校、平江中学、苏州中学、苏州市三中、新区二中等9所探石联盟学校的师生和家长共70余人齐聚苏州市地质科普馆,在这里和形态各异的美丽石头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2019年9月17日下午,正值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苏州市地学会在苏州市地质科普馆举行了一次探石·爱石·赏石科普活动,苏州市老年大学山水探秘班的60多位学员及亲朋好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苏州市地质科普馆,地学会派出专家进行专业讲解,学员们饶有兴趣地看了地质科普馆展板,参观了张毅先生收藏的矿物、岩石和赏石标本。他们不时提出问题,向地学会专家请教,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在问答式的讲解过程中,在实地观察中,学员们懂得了三大类岩石的区别,了解了太湖石、灵壁石、昆石和英石的区别,最后馆长张毅还免费赠送给学员一块风凌石标本。半天的参观,使学员们大开眼界,收获满满。

  开辟线路,地学科普有依托

  “苏州花岗岩”是我国著名的花岗岩体之一,在国内与黄山花岗岩、八达岭花岗岩及南岭花岗岩齐名,是江苏省内惟一一处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地。

  以灵岩山-天平山一带为核心的区域(简称“灵天线”)是苏州花岗岩典型地质地貌遗迹和人文景观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集中了因独特的地质构造、风化过程而形成的天平石桌、一线天、飞来石、醉僧石、望佛来、摇摆石等奇绝景观,具有相当高的研究、教学和科普价值。为了保护苏州花岗岩奇石景观,并通过科普让更多人认识到苏州花岗岩的价值,进而自觉投入到保护行动之中,在李廷栋院士的倡议下,自2015年起,苏州市地学会组织专家通过各种渠道推进苏州花岗岩的研究、科普和宣传工作。

  在历年组织野外考察的基础上,他们为“灵天线”每一块花岗岩奇石编写了科普展板,并反复查阅苏州西部1∶5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及中国大百科全书地质卷,对展板上每一个信息反复核实;与苏州市园林局、木渎景区等管理部门反复沟通保护科普方案;每年带领大批学生和探石爱好者走“灵天线”开展科普宣传;申请软科学课题研究建立花岗岩地质公园的可行性等。多年持之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18年苏州市政协委员、学会副理事长、苏州科技大学教授侯爱敏提交的《关于加大灵天线花岗岩奇石景观保护与科普力度的建议》被苏州市政协正式立案。该项目得到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苏州园林局、木渎景区新闻媒体的支持和响应。2019年6月3日,苏州地学会5名专家顶着烈日行走在灵岩山至天平山的崎岖山路上,一丝不苟地为每一块花岗岩奇石科普展板的安置精准定位,先后制作了花岗岩科普展板18块,分别安置在苏州灵岩山和天平山的旅游线路上,使苏州花岗岩保护和科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科学普及,重在作为,贵在接力,利国利民。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科技三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下,在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指导下,吴中大地的地学科普之树必将硕果满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