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责任保红线。落实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逐级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确保全市耕地面积80.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67.86万亩只增不减。2018年该市为省级及以上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建设项目提供耕地指标成效突出,获得省政府通报表扬。近三年来,先后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2批次,新增耕地4000亩;持续加大新增耕地项目实施力度,组织验收占补平衡项目197个,新增耕地12114亩。
节约集约保发展。切实加强对工业项目用地的预审,围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首位产业,实现精准供给,单位GDP占用建设用地面积下降率均达8.14%。近三年来,累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440宗,面积14017亩;取得土地有偿收入23.65亿元;累计上报审批城镇批次用地51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7个,共上报审批农用地转用征收11997亩;上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22个批次,解决用地指标6214余亩。有力保障了合安九高铁、206国道改扩建、引江济淮、德上高速、岳武高速等一大批国家和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
强化规划保秩序。全市12个镇已全面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做好各类规划编制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规划管控力度管理,整治城乡规划管理秩序。严格实施一书两证发放制度,严格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逐项工程签订管理协议、实地放验线和全程跟踪管理。与市执法局的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拆违控违力度。
严格监管保青山。实现“企业自律、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监督管理新机制,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创建,积极开展文昌街道碧峰村废弃的阳光石料厂宕口复绿。双港大横山废弃采石场治理项目省厅已批准立项,正在按相关规定推进治理,大关镇杨一忠采石场和范岗镇高黄石料厂已进行整改,治理现场正在组织验收。
主动服务保民生。凡涉及高质量发展的工业项目用地,主动提供用地服务,帮助和指导做好用地的规划、论证、测绘、评估等前期技术性工作,规模较大的用地项目和疑难项目及时组织会审,缩短用地手续审批时限。通过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事材料、压缩办件时限,真正实现不动产登记服务“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近几年来,共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149627项,其中颁发不动产权证书29979本,不动产登记证明44439份,查询查封等业务58607件,办理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16602件,累计抵押金额超过280.86亿元。
夯实基础保调控。全面打造政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自然资源信息化平台,完成了“一张图”、不动产登记、国土专网三网合并。开通专线,将网络延伸到各分局、所,确保每个分局、所都能访问系统,统筹构建“国土云”,实现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违法用地查处、矿产资源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情况综合监管,构建起“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自然资源和规划新型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