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稳评首页 > 地方动态 >

广西出台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日前,广西自然资源厅印发《广西2019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2019年广西地质灾害趋势进行预测,划定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和防范期,明确防范工作主要任务,提出保障措施。

   据气象和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预测,2019年广西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和危害程度接近于历年,局部地区可能加剧。《方案》指出,南宁市宾阳县、上林县等59个县(市、区)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着重防范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对象为山区学校、旅游景区(点)、城镇、村庄、医院、集市、厂矿、林业作业区等人员聚集区,矿山、切坡建房居住区,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以及在建公路和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活动区域及周边人员居住点等;重点防范期为5~9月,10~11月需防范汛末台风登陆带来的影响。百色市德保县马隘镇大喜村大喜屯滑坡等19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多匠村等117处地质灾害易发区为2019年自治区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其中地质灾害隐患点涉及约15万多人及21多亿元财产的安全,地质灾害易发区涉及25万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方案》强调,2019年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主要任务,一是做好相关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地质灾害综合管理数据库,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技术装备水平,强化地质灾害调查和风险排查。二是全面开展地质灾害详查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已招标的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实施,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提高地质灾害调查精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三是严格落实地质灾害“三查”计划。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区“三查”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制定2019年地质灾害检查督查方案,对重点地区、重大隐患点开展巡查、检查、督查,督促指导落实防治措施。四是加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要对现有300个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点及540个学校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站进行维护,深入开展地质灾害成灾规律和监测预警技术研究,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科技含量。五是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完善自治区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全面启用县级地质灾害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协调推进监测预警数据共享,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扩大预警信息覆盖率,确保预报预警信息无死角。六是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与培训力度。积极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作用、监测预警成效和成功避险事例,持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在广大干部群众、师生中普及地质灾害知识和防灾避险意识。七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因地制宜组织群众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或易发区开展应急避险演练,使群众树立避灾意识、熟悉避灾信号、掌握避灾路线和应急避难场所,确保遇险时能够有序快速撤离。年内开展2场自治区级演练,各市、县至少开展1场县级或乡(镇)级应急演练。八是及时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强降雨和台风天气期间各种应对工作,落实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车辆和调查工具等应急处置设备,确保地质灾害应急调查、监测预警、群测群防、抢险救灾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等。九是加快实施治理工程。要加快完成2018年(含)以前中央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勘查设计和施工,做好2019年自治区下达资金安排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落实和施工。年内完成中央和自治区下达的马鞍山二期危岩、东兰县武篆镇韦拔群故居后山危岩群等183处治理工程,消除一批地质灾害隐患。

   《方案》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履行好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建立完善领导负责制,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群测群防、勘查设计、搬迁避让、工程治理等,以及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所必需的交通、通讯、物资器材等。要向社会公开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将接听灾情和险情报告的电话号码在互联网、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