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靖县政府办公室发布《矿产资源领域生态环境源头治理暨深化打击非法违法采矿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采取措施,建立矿产资源领域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县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落实“联合踏勘、联合审查、依法审批”的矿业权设置审查制度,对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予以“一票否决”。
加强部门协调联动。由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建立并落实部门协调联动长效机制,县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等部门加强矿山企业管理信息方面的互联互通,在日常监管过程中发现矿山企业存在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时,应及时查处,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要及时将相关情况书面函告职能部门。
创新监管手段。各镇(园区)要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辖区范围内日常巡查监管,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的日常监管长效机制;对辖区内持证矿山、废弃矿山、无证非法矿山每月全覆盖巡查一次;县自然资源局每2个月对辖区内持证矿山、废弃矿山采取无人机航拍等方式进行一次全覆盖巡查;有关部门要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航拍、手机移动执法等技术手段,加强对露天开采矿山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行动态监管。
落实“黑名单”制度。对存在未按规定汇交地质资料,越界勘查开采,未按开发利用方案(或开采设计方案)生产或未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执行“边开采边治理”,未按时缴交(存)矿业权出让收益(价款)、矿业权占用费(使用费),未按规定计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基金,矿业权人信息公示结果抽查被列入异常名录等非法违法行为的矿业权人,由矿政综合管理系统识别并推送到监管平台,生成“黑名单”后向社会发布。
强化生态恢复治理。按照“自然修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原则,编制各地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规划,针对废弃矿山的矿渣、弃土,综合运用工程包治理、转为建设用地等方式方法处置,制定方案报请有权机关批准,分区分年度组织实施,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